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文学
这个上海书展的平行展会,带来“小而美”的艺术书籍文创盛宴
2024-08-15人已围观
8月14日上海书展开幕,与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相隔一条马路的上海商城一楼展览广场,“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销区”也正式启幕迎接读者,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与主展交相辉映的“平行展会”。
位于上海商城的上海国际艺术书展专区
如果将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概括为“大而全”,“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销区”就是“小而美”。展区总面积近200平方米,划分为展览区和活动区两大区域。展览区虽面积不大,却展示了1060种与“美”有关的书籍,且近半数为进口图书。
“我们展示的是艺术类书籍和艺术文创,会给大家一种精美的视觉享受。”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翼说。
千余种艺术书籍文创亮相,近半为进口书籍
曾经亮相“首届上海国际艺术书展”的艺术类进口图书最为醒目,集中呈现大众美育类、艺术图录类、艺术学术类等多种艺术细分类目。从大众耳熟能详的达芬奇、伦勃朗、卡拉瓦乔、克林姆特、达利、里希特等艺术大师的精装本作品集,到将小众艺术带入大众视野为出版主旨的塔森出版社(Taschen)“基础艺术”系列,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
现场展示的1000多种艺术书籍中,近半为进口书籍
读者小张在现场翻看英国老牌艺术图书出版社泰晤士—哈得逊(Thames & Hudson)带来的《Chinese Dress in Detail》,该书收录了伦敦V&A博物馆馆藏的近百件中国服装,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Chinese Dress in Detail》,该书收录了伦敦V&A博物馆馆藏的近百件中国服装
“我在公众号上看到这次展览的介绍,提到展出很多进口原版画册。我曾在英国留学,学习艺术相关专业,对博物馆、美术馆画册很有兴趣。”小张告诉记者,“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销区”对热爱艺术的读者吸引力很大。在现场,除了介绍西方艺术的图书,他还看到一些中国艺术文化输出的内容,被海外研究者整理后出版,此次又借这次展览反向输入国内,这也让他感受到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展览现场有超百种难得一见的海外博物馆、美术馆精美馆藏图录。除了艺术类图书,展区不乏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类进口图书,如全方位梳理时装设计大师马丁•马吉拉其代表作、品牌历程和设计理念的原版图册等。
文创展区集中呈现60多款国潮风文创产品,取材自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品纸本彩绘《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图》的纸雕灯、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衍生而来的文具套装、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唐代“月宫铜镜”……
“花好月圆”茶具
谭翼着重介绍了以“月宫铜镜”为灵感设计的“花好月圆”茶具。“铜镜上有桂花树、玉兔捣药等老百姓熟悉的元素。我们对这些文物元素进行了提炼和再设计。”“花好月圆”茶具有玉兔茶宠,有八出菱花形托盘,既能一眼看出设计灵感来源,又美观实用。
这些由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文创IP开发团队与国内知名文博机构合作打造的文创产品,将实用性日用品与中国优秀文化瑰宝巧妙结合,与毗邻展柜的进口艺术图书形成了有趣的“对话”,“国际范”与“国潮风”在这里交流互鉴。
现场文创
上海书展期间,名家讲座、新书发布等近20场书展主题活动也将陆续在“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示区”与读者见面,与上海书展形成阅读活动共享。
与上海书展互动,打造艺术出版风向标
“我们希望能够和上海书展形成长期的互动和联动,借书展这个综合性的大平台,让原来对艺术领域并不是那么熟悉的老百姓可以慢慢了解、喜爱艺术书籍。”谭翼说。
本次上海书展“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销区”是首届国际艺术书展的延伸。2023年11月,上海自贸区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艺术书展”,汇聚了来自5个国家、14个城市的35家境内外参展商,展示了166个出版品牌的几千册艺术图书与展览图录,更联合展商发布了“博物馆国际传播计划”,旨在推动博物馆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交流,为艺术图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新机遇。
展厅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借助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优势以及优质的国际文物艺术行业资源网络,首届国际艺术书展实现了一次“艺术”跨界“出版”的创新实验,成功搭建海外艺术类出版社与国内文博机构、艺术类出版社交流沟通的平台,助推上海打造辐射亚太的“枢纽书架”。
谭翼介绍,今年上海艺术品交易周期间,2024上海国际艺术书展计划于11月8日-10日在上海中心大厦举办,进一步扩大规模,规划设立国内出版展区、境外出版展区、全球博物馆展区、艺术机构展区、专业院校展区五大展区。此外,还将设置两大特色展区,分别是“最美的书”展览和美食美酒图书展,提供多样化的功能空间。
展会在原有ACC Art Books出版社、耶鲁出版社等知名机构参展的基础上,还将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参展,不断拓宽“朋友圈”,凸显国际化特色。
谭翼表示,“作为上海三大书展之一,上海国际艺术书展力求打造成为全国最具艺术性、专业性、国际性的艺术行业风向标,搭建国际合作枢纽平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声誉。”
很赞哦! ()
上一篇:AI时代的怀旧魔法:文学正在教育我们什么'>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返回列表